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蓝玉的现代都市小说《大明:最强太孙,开局求老朱赐死朱允熥蓝玉结局+番外》,由网络作家“陈喵呜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朱允炆跟在吉祥身后,走进了乾清宫。想到朱允熥竟然提前过来,他很意外,又已经想好了明天怎么卷回去,今天先让他领先一步。这样想着,来到朱元璋面前,朱允炆跪下行礼道:“孙儿,给皇爷爷请安了。”说完了,他好像闻到肉包子的香味。鼓起勇气抬头,往前面看了一眼,这一看就让他愣住了。怎么朱允熥还可以在皇爷爷这里上桌啊?朱允炆觉得很炸裂,今天之前,他没少过来请安,经常来刷存在感,但是都没有可以上桌的机会。朱允熥凭什么?不仅朱允熥,他还看到两个姐姐两个妹妹都在这里,突然被朱允炆看着,她们有些不好意思,先放下手中的包子。朱允熥没有不好意思,一边吃一边和朱允炆对视。只见他们吃得那么香,朱允炆什么都没吃就过来了,此时肚子不争气“咕噜”地响了,顿时尴尬得不行。...
《大明:最强太孙,开局求老朱赐死朱允熥蓝玉结局+番外》精彩片段
朱允炆跟在吉祥身后,走进了乾清宫。
想到朱允熥竟然提前过来,他很意外,又已经想好了明天怎么卷回去,今天先让他领先一步。
这样想着,来到朱元璋面前,朱允炆跪下行礼道:“孙儿,给皇爷爷请安了。”
说完了,他好像闻到肉包子的香味。
鼓起勇气抬头,往前面看了一眼,这一看就让他愣住了。
怎么朱允熥还可以在皇爷爷这里上桌啊?
朱允炆觉得很炸裂,今天之前,他没少过来请安,经常来刷存在感,但是都没有可以上桌的机会。
朱允熥凭什么?
不仅朱允熥,他还看到两个姐姐两个妹妹都在这里,突然被朱允炆看着,她们有些不好意思,先放下手中的包子。
朱允熥没有不好意思,一边吃一边和朱允炆对视。
只见他们吃得那么香,朱允炆什么都没吃就过来了,此时肚子不争气“咕噜”地响了,顿时尴尬得不行。
只不过,朱允炆更震惊的是,为何朱允熥他们可以在这里吃早膳,越想下去越觉得可怕,皇爷爷不会不宠自己了吧?
他要立朱允熥了吗?
所以,皇爷爷,爱会转移的吧?
另外,朱允熥带她们来,要做什么?难道是什么新的,讨好皇爷爷的手段?我也要带弟弟过来。
可恶!朱允熥太会内卷了,这是要把自己卷死的节奏。
想的越多,朱允炆越是心慌意乱,本就软弱怕事的他,不由得更怕了,跪着都跪得不安稳。
“饿了?”
朱元璋问道。
朱允炆听着心里大喜,心想其实我也可以上桌的,不只是他们,连连点头道:“皇爷爷,孙儿有点饿。”
“你们东宫的伙食,不是特别好?你还会饿了?不应该吧!”
朱元璋冷笑。
“孙儿......孙儿......还没吃!”
朱允炆发现朱元璋的语气有些冷,再一次感到心慌,怎么和自己想的不一样。
今天是不是,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?
皇爷爷突然冷淡,让胆小的他,如坠冰窟。
还不等他开口,问发生何事,吉祥又进来:“陛下,徐兴祖来了。”
“带他进来。”
朱元璋道。
“陛下,臣来了!”
徐兴祖人还没到,但声音已经传进来了。
别看朱元璋强势,但也有一些人是不敢随便得罪,比如说厨子。
谁知道厨子会不会在你的饭菜里,加点什么料,要是恶心人的也还好,若是那些查不出来的毒物,什么时候死的都不知道。
徐兴祖正是宫里厨子的老大,深得朱元璋的重视,平日里和老朋友一样。
今天突然得到传召,徐兴祖很莫名其妙,但不敢怠慢,匆忙进来,不过刚进乾清宫,他发现气氛不太对劲。
那边的三皇孙,看戏似的坐着,二皇孙跪着不敢起来,朱元璋脸色冷清。
“陛下,是不是......早膳不合适?”徐兴祖小心地问。
尽管他很得朱元璋重视,但也是个本分的人,绝对不敢飘了,再加上这种场合不太对,更飘不起来。
朱元璋道:“咱问你,给允熥那边的伙食如何?”
“这......”
徐兴祖顿时头皮发麻。
其实他早就认为陛下要立朱允炆,现在和吕氏搭上线了,未来老朱退下,朱允炆掌权,尚膳监还是自己的。
其实吕氏让他做什么,他不亲自做,但默认下面的人折腾,假装什么都看不到。
现在老朱问了这一句话,徐兴祖明白一切要瞒不住了,满头冷汗,扑通一声跪下来,不知道如何回应。
朱允炆听着,瞬间脸色惨白,好像明白今天要发生什么,再往朱允熥看去。
只见朱允熥笑着,又和他对视,这让他心慌意乱,火已经烧到自己母妃身上,怎么办啊?
“你这老东西,好好做你的厨子不就行了?”
看到这货的反应,朱元璋就知道一定有问题,被气得胡子都吹起来了,冷声道:“你站什么队?咱让你站队了?你他娘的!咱还没死,你就想着站队,说吧,到底是怎么一回事。”
徐兴祖被老朱骂了一通,用力不断地点头,道:“陛下息怒,这件事......是太子妃派人通知尚膳监,控制......控制一下给三皇孙他们的饭菜,臣不想做,但又不阻止,默认下面的人做了,其实臣不敢不从!”
他不敢直接甩锅,承认了部分,另外一部分,说成是吕氏强迫自己这样做的。
朱允炆听了此话,感到自己要窒息了。
母妃的人设崩了,以前的一切都是装的,这样还怎么帮自己夺嫡?
“给允熥他们的饭菜,量如何?”
朱元璋仿佛能杀人的眼神,直勾勾地盯着徐兴祖。
“少,极少。”
徐兴祖磕头道:“臣昨天还得到消息,太子妃在昨天传令,给三皇孙殿下他们饭菜的量,减了两次,第一次减了三成,第二次再减一半。”
“三皇孙殿下,臣该死,臣该死。”
他又看向朱允熥那边,同样的磕头赔罪,跪求原谅。
跟在老朱身边那么多年,徐兴祖多少有些懂朱元璋的性格,从今天的情况来看,朱元璋似乎有些在意三皇孙,那个位置到底是谁坐,有些微妙了。
他现在只想得到三皇孙的原谅。
“一天之内,减了两次?”
朱元璋冷笑道:“好,好啊......怪不得,咱的孙女说吃不饱,呵......咱坐拥天下,却连自己孙女吃不饱都不知道,你们尚膳监是不是把咱当傻子了?”
“臣该死,臣该死......”
徐兴祖只知道磕头,以前老朋友的随意,早就被他丢到一边,不敢再提起。
“灵桦。”
朱元璋问道:“吃饱了吗?”
朱灵桦看到皇爷爷终于对自己好了,眼圈一红,乖巧道:“皇爷爷还没吃,孙女已经把皇爷爷的吃完了。”
“听到了没有?”
朱元璋瞪了徐兴祖一眼,又道:“赶紧再送一些进来,你他娘的一点都不让咱省心。”
只不过,听到自己的小孙女,还奶声奶气地关心自己,看到她那么乖巧的样子,朱元璋心里还是暖洋洋的,同时更觉得愧对了她们。
她们多好啊!
“是......臣这就下去。”
徐兴祖心里稳了。
通常陛下这样,其实是不会对自己追究到底,最多就是有些惩罚,赶紧跑下去再安排送早膳。
冯胜,初名冯国胜。
好读兵书,长于兵法,有勇有谋,是淮西勋贵之中,文武双全的武将。
朱元璋认为朱允熥可能藏拙了多年,但又觉得今天的一切行为,像是有人在背后出谋划策,思来想去最有可能的是冯胜了。
以前的朱允熥很平淡,今天突然有了如此胆识,反差太大了,朱元璋不得不怀疑,那些武将可能早就在教朱允熥怎么夺嫡。
“真的没有人教孙儿,这段时间里,孙儿没有和宫外的人有过任何联系。”
朱允熥摇头道:“皇爷爷眼里的孙儿,就是那么无能?”
“也对,您眼里,永远只有朱允炆。”
“孙儿站在您面前,无论表现得再好,也不会多看一眼。”
这话让朱元璋听出了几分心酸和失落,他承认没有认真看待过朱允熥,也许正是这种不公平,使得朱允熥走上极端。
剩下的气,全部消了,不再追究刚才的事情。
朱元璋看着朱允熥好一会,道:“这么多年来,你一直藏拙?”
朱允熥道:“如不藏拙,孙儿已经看不到皇爷爷了。”
朱元璋摇头道:“吕氏没有你想的那么不堪,你对她的误会太深了。”
想到吕氏的温婉贤淑,他还是挺满意这个儿媳。
穿越之前,朱允熥对吕氏没什么感觉,但穿越后,通过继承的记忆发现这个女人不简单。
无奈的是,没有确切的证据,只能以后再想办法,这个能威胁自己的女人,他不会放过。
“你真的想夺嫡?”
朱元璋正式地问。
“没错,孙儿要夺嫡!”
朱允熥肯定道:“如果皇爷爷传位给二叔三叔,孙儿只想当个逍遥王爷,但传给朱允炆,孙儿必须和他争。按照您的想法,储君只能在父王一脉,以前没得选,您只能选朱允炆,现在孙儿给您提供多一个选择了。”
“咱还要谢谢你啊?”
朱元璋轻哼道:“允炆敏而好学,学识渊博,满朝文官,赞扬有加。你平庸无能,只能靠蓝玉那一群只知道打打杀杀的匹夫,是他的对手?”
他倒是想看看,朱允熥怎么夺嫡。
更想看看朱允熥如何做,是有人教的,还是自身能力不俗,只是藏得比较好。
“说得好听是敏而好学,实际上迂腐死板,是个读死书的书呆子,废物一个。”
“满朝文官支持他,除了他确实符合儒家那一套,还是因为他容易拿捏。”
“大明官员在皇爷爷高压之下艰难生存,他们不希望下一个皇帝,也如皇爷爷这样严厉,朱允炆成了他们最理想的,最容易拿捏的皇帝。”
“如果朱允炆当皇帝,大明朝廷大权,将会落入文官手中。”
朱允熥的回答,使得朱元璋连连点头。
朱允炆好是好,但不足之处很多,太软弱了。
不过,开国第二代皇帝,以守成为主,朱元璋之前确实没有太好的选择,朱允炆又深得他喜欢,决定让朱允炆守成。
“孙儿要夺嫡,不会单纯依靠蓝玉。”
“主少国疑,孙儿那么年轻,终究不是父王,如果全靠蓝玉他们,皇爷爷倒不如直接立朱允炆。”
“就算立了孙儿,蓝玉嚣张跋扈,淮西武将位高权重,皇爷爷最终还是会挥下屠刀,该杀的还是要杀,但孙儿不想蓝玉他们就这样死了,想救他们。”
朱允熥说到最后,高声道:“他们就算要死,也是死在战场上,为国而死,不是死得如此窝囊。”
“说得好!”
朱元璋轻轻拍手,还是低估了朱允熥。
他本以为朱允熥把自己要杀了蓝玉等人的事实说穿,是想救蓝玉他们的命,同时想用蓝玉他们帮自己夺嫡。
没想到朱允熥年纪不大,但看得如此透彻,知道无论谁当皇太孙,蓝玉他们都要死。
小逆孙读书或许不好,但能力、眼光和想法等,比朱允炆更适合当皇帝。
“不靠蓝玉,你可以靠谁?”
朱元璋又问。
朱允熥自信道:“孙儿不依靠蓝玉他们,但没说不用,也只是利用,利用得当,蓝玉他们是一大助力。其实谁当储君,又不是文武大臣说了算,是皇爷爷的决定,孙儿唯一的依靠是皇爷爷,不是外人。”
朱元璋又笑了,心想这话没错。
其他人以为得到文武支持,夺嫡就稳了。
如果朱元璋不同意,再多的文武支持,也是没用,只是声势比较大罢了。
“你打算如何做,才能让咱同意立你?”
朱元璋的脸上,出现了难得的和蔼笑容,拍了拍身边的软榻,笑道:“过来,坐,给咱慢慢说。”
说完了,他才发现自己不经意的想和朱允熥亲近。
朱元璋在想也许是这个小逆孙,比起书呆子的朱允炆多了几分灵动,没爹没娘,没有人疼爱,让他心疼,想弥补以前对朱允熥缺失的亲情。
他确实是个,重亲情的人。
朱允熥犹豫道:“您不会是想骗孙儿过去,然后揍孙儿一顿吧?”
朱元璋:“......”
“咱要揍你,还用把你骗过来?快过来。”
朱允熥认为也对。
那就不管了,过去坐在朱元璋身边。
这也是一种,和朱元璋拉进亲情关系的做法。
朱元璋在儿孙们眼里的形象,一直比较严厉、严肃,哪怕朱允炆在他面前,也能感受到淡淡的压力。
朱允熥无视这种压力,惬意坐下来,完全不和老朱客气。
正要继续说下去,朱元璋身边的太监吉祥在外面轻轻敲门。
“陛下,太子妃求见。”
听到吕氏来了,朱允熥一怔。
但很快明白,吕氏应该是来探口风的,再看看朱元璋有没有严惩自己。
来得倒是挺快的。
“传!”
朱元璋道。
吕氏在外面等待,忐忑不安。
进门之前,她想好了各种等会要说的话,也脑补了各种可能看到的画面,她认为朱允熥一定受罚,说不定被吊起来打,她还要如何表现出贤淑的一面,帮朱允熥说两句好话等。
这么想的时候,吕氏得到通传,缓步进去,跪下行礼道:“儿媳,拜见父皇!”
完了,她抬起头,往朱元璋看去。
同时想搜索朱允熥的身影,看被打得有多惨,然而在这一看之下,吕氏微微出神,瞪大双眼。
她看到朱允熥竟然坐在朱元璋身边,爷孙俩一起坐在那张软榻上。
吕氏甚至认为,是否紧张过度,出现幻觉了。
朱允炆那么受宠,尚且得不到这般待遇,朱允熥大逆不道,硬闯朝堂,不应该受罚的吗?怎么可能坐在朱元璋身边?
她还可以看到,朱允熥给自己做了个鬼脸。
吕氏惊了,心想:“到底发生了什么?”
“请皇爷爷,赐孙儿一死!”
朱允熥高举长剑,剑锋还有血水滴落,目光直视龙座之上的朱元璋。
大殿上文武大臣,包括朱元璋,都不可置信地往朱允熥看去。
今天本该是册封朱允炆为皇太孙的日子,朱元璋圣旨已经准备好了,只差公开宣读,可是还没来得及宣读,只见朱允熥提剑闯了进来。
大殿外的侍卫,看到朱允熥提剑走来,本能地要拦截。
朱允熥用剑伤了两个侍卫,使得剩下的不敢对他动手,让他强行闯了进来。
刚开始,满朝文武还以为朱允熥当不成皇太孙,心有不甘,提剑来逼宫。
一个人逼宫,能有何用?
然而,谁也想不到,朱允熥开口便是求死,他们还以为听错了。
朱允熥没办法,不得不这样做。
他穿越大明,成了朱标第三子,但穿的时间太晚了,刚来就死了爹,还没来得及证明自己的能力,朱元璋马上要册封朱允炆为皇太孙。
如果什么都不做,朱允熥接下来的命运,是要被圈养。
先是被朱允炆圈养在京,不敢让他去杭州就藩。
靖难之后,又被朱棣圈养在凤阳,最终落得一个暴卒的下场。
如此人生,不是朱允熥想要的。
穿越后不久,根据继承的记忆,朱允熥知道今天要册封朱允炆为皇太孙,为了自己的美好未来,他必须破坏册封,再和朱允炆争夺那个位置。
一个只当了四年皇帝的废物,朱允炆也配坐上那个位置?
朱允熥决定豁出去,能够穿越到大明,已经死过一次,大不了再死一次,反正没有退路,这是他最后的机会。
以朱元璋的护短和重亲情,就算把事情闹大了,也不至于要杀了自己。
“殿下,快把剑放下!”
首先回过神来的是常升,急忙上前拉住朱允熥的手,想把剑拽下,又道:“三皇孙一时糊涂,恳请陛下恕罪!”
看到朱允熥提剑伤人,硬闯进来,常升暗叫不好,第一反应,当然是帮自己的外甥。
他们这些淮西武将,很希望朱允熥当上储君。
但是,朱允熥平平庸庸,得不到朱元璋重视,要不然,只要朱允熥表现得好一些,他们已经开始谋划,帮他争取那个位置。
现在要立朱允炆,常升他们肯定不服,也只能认了。
“允熥!”
朱元璋缓缓开口,目光往淮西武将,蓝玉等人扫视而过,淡淡道:“提剑求死,破坏册封,谁教你的?蓝玉,是不是你们教的?”
这个孙儿,一直很平庸。
他不相信,闯进来求死,是朱允熥本意,也没有这个胆识。
“臣不敢!”
蓝玉不敢多想,跪下否认道:“臣也不知道,殿下要做什么。”
那些淮西勋贵武将,跟随一起跪下。
刚才老朱的目光扫视过来,来自上位者的气势,压得他们不敢抬头。
就算蓝玉再怎么放肆,在朱元璋面前,也得服服帖帖。
“没有人教孙儿。”
朱允熥摇头道:“孙儿来求死,是因为皇爷爷想让孙儿死,早死晚死都是死,请皇爷爷一剑把孙儿杀了。”
他再把剑举起,示意朱元璋,用这剑杀自己。
“胡闹!”
朱元璋脸色严寒,冷清道:“咱什么时候要你死了?”
朱允熥可以感受到,老朱的眼神陡然变冷,但依旧不惧,挺直腰杆道:“因为皇爷爷要立朱允炆,就是想孙儿死!”
“皇爷爷,孙儿绝对不会!”
身旁的朱允炆听了大急,上前道:“三弟......可能是三弟想太多了!”
“陛下,臣黄子澄,要参三皇孙一本!”
作为朱允炆的老师,黄子澄此时比朱允炆还急。
因为朱允熥这句话的言外之意,是说朱允炆当了皇太孙后,或者当了皇帝后,会杀朱允熥。
要知道朱元璋最重视的是血肉亲情,看不得亲人之间自相残杀,让朱允熥说下去,今天怕是有什么变数。
黄子澄必须得阻止朱允熥,续道:“三皇孙提剑硬闯,言语冲撞陛下,是谋反,是大逆不道,再污蔑二皇孙,直呼二皇孙名字,不尊兄长,请陛下责罚!”
“呵......”
朱允熥冷笑,再看了一眼黄子澄,心想这人就是建文朝的大聪明之一,一样是个废物,反驳道:“我提剑上朝,是为求死,本就不想活了,随便皇爷爷惩罚!你说我不尊兄长,那我问你,我亲生母亲是谁?”
黄子澄脱口道:“敬懿皇太子妃。”
“我的母妃,是敬懿皇太子妃。”
“还是开平王嫡女,父王明媒正娶的正妻,皇爷爷册封的皇太子妃。”
“我只有大哥雄英一个兄长,没有什么二哥。”
“吕氏是谁?”
“父王的一个小妾罢了!”
“朱允炆,小妾生的。”
“我乃父王嫡子,就算把一个小妾生的儿子打死了,那也是他该死。”
朱允熥朗朗声音,在大殿上回荡。
声音震荡着,每一个人的心。
蓝玉和常升他们眼前一亮,觉得今天的朱允熥不一样了,胆子大了很多,不再像以前那样呆呆的。
朱元璋心里也感叹不一样了,饶有兴趣地打量着朱允熥,若有所思。
唯有朱允炆微微咬牙,出身不正,是他最大的硬伤,哪怕朱元璋强行扶正吕氏,但明媒正娶的常氏,名正言顺的嫡子朱允熥,如同一座大山,压在他们母子之上。
“三殿下,你......你......”
黄子澄情急之下,组织不出合适的言语反驳。
实在是常氏的地位,太正了。
“难道你还敢否认我母妃的地位?”
朱允熥质问道。
黄子澄忙道:“陛下,臣绝无此意!”
言毕,他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,如果敢否认,身后的蓝玉和常升可能会把他手撕了!
老朱也不会放过他。
“皇爷爷!”
朱允熥的声音又响起了:“请您试想一下,如果父王还在,您不立父王,立我二叔,那么二叔会怎么想我父王?”
千里迢迢回来奔丧,现在也在大殿上的朱樉听了一怔,连说不敢。
朱元璋认为有道理,寻思着看了一眼朱允炆,淡淡地问:“允炆,你认为呢?”
朱允炆被朱允熥那么大胆的话,吓得一惊,忙道:“皇爷爷,孙儿不是那样的人,绝对不会迫害自家亲人,三弟不知为何,对孙儿有偏见了。”
朱元璋神情柔和了些。
朱允炆确实不是这样的人,温文儒雅,敦厚善良,和他一样最看重亲情。
朱标病重那段日子里,朱允炆每天在床边照顾,朱标病逝后,好几次哭晕在灵堂上。
人都瘦了一圈。
这些,朱元璋亲眼所见。
满朝大臣也看得到,都说朱允炆最像朱标,最为仁孝。
“假仁假义,皇爷爷不要被他骗了。”
朱允熥冷哼一声,又道:“孙儿问过太医,妇人若是头胎,难产的可能性比较大,但孙儿出生之前,母妃已经生了大哥和两位姐姐,为何还会难产?”
“母妃是开平王嫡女,自幼习武,身体比普通妇人要好,更不容易难产而死,难道皇爷爷不觉得有问题?”
“另外,大哥是奶奶带大的。”
“奶奶对大哥保护得很好,可是大哥无缘无故病逝,查不出病因,您认为合理吗?”
“皇爷爷再试想一下,母妃死了,大哥死了,谁得到的好处最大?”
朱允熥有力的声音,又在大殿上回响。
拥护朱允炆的黄子澄等人,一瞬间全部低下头,事情上升到这个高度,不再是他们可以掺和的。
朱允炆脑子一片空白,心想朱允熥怎么可能,知道得那么多?自己是不是要完了?
“储君,大明国本。”
“只有立我为皇太孙,才能保证大明江山,千秋万代。”
“朱允炆软弱无能,不适合当皇帝,守不住大明江山,皇爷爷不能传位给他。”
朱允熥来求死,只是个破坏册封的理由,夺嫡才是他想要的。
看到朱允熥当众索要储君之位,又一次把其他人整不会了。
就算一直得到朱元璋喜欢的朱允炆,又有满朝文官支持,也不敢说出索要的话,心里想要是一回事,但说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。
蓝玉和常升他们听了,不知道多心急。
哪有人这样夺嫡?
“臣齐泰,参三皇孙一本。”
建文朝另外一个大聪明齐泰,见大殿上的气氛不那么紧张了,出列道:“三皇孙大逆不道,不仁不孝,公然索要储君之位,请陛下严惩。”
“臣附议!”
黄子澄第一个附和道。
“臣附议!”
其他支持朱允炆的文官,陆陆续续附和赞同。
朱允炆总算不怎么怕了,朱元璋不再计较朱雄英他们病逝的事情,自身还得到那么多文臣支持,优势在我,还是很稳。
朱允熥,你拿什么来和我抢?
那些匹夫只会打打杀杀,不懂夺嫡。
“允炆,你心里怎么想?”
朱元璋想看看,朱允炆的心思如何。
朱允炆恢复了淡定,作揖行了一礼,彬彬有礼道:“孙儿认为,既然三弟想要,孙儿应该谦让,请皇爷爷立三弟为储君。”
“父王在的时候,经常对孙儿说,我们兄弟之间,要和睦友爱。”
“一来,孙儿不想和三弟成为敌人,不想看到兄弟反目。”
“二来,正如三弟所言,孙儿不适合,请皇爷爷成全三弟,也请皇爷爷不要惩罚三弟,他只是一时冲动,想太多了。”
他还能很恰当地,表现什么叫做兄友弟恭,兄弟的和睦友爱。
皇爷爷喜欢看的是仁孝,是兄弟、亲人之间和睦,朱允炆投其所好。
朱元璋听了,赞赏地点头。
那些大臣一听,纷纷赞叹。
黄子澄和齐泰都在想,二皇孙这一手水平高啊!
这才是仁孝,才是一个及格的储君,最适合当大明下一个皇帝。
朱允炆很符合他们儒家的仁孝、谦让等思想,他们需要这样的皇帝。
再把朱允炆和朱允熥对比,差距明显体现出来了。
朱允熥发现朱允炆,真的很会装,道:“皇爷爷,既然朱允炆有自知之明,愿意退让,储君之位,孙儿实至名归,请皇爷爷立孙儿为皇太孙。”
“你这逆孙,真不会客气。”
朱元璋哭笑不得,问:“咱不立你呢?”
朱允熥道:“不立,孙儿请死。”
朱元璋再问:“也不同意,你又如何?”
他倒是想看看,逆孙还有什么手段。
朱允熥要上强度了,准备分析立朱允炆的害处,打击朱允炆的优势,动摇老朱的心思,叹道:“皇爷爷好狠的心,想让孙儿亲眼看到,身边亲人死得有多惨。”
朱元璋问:“你这逆孙,又胡说什么?”
“说句好听的,朱允炆是儒雅、风度,实际上就是软弱无能。”
“凉国公蓝玉嚣张跋扈,横行霸道,在军中威望甚高,和常家一样,是孙儿母族,他们愿意服朱允炆吗?”
“父王还在,没有任何顾虑。”
“父王不在,朱允炆镇得住他们?”
“如果镇不住,皇爷爷为了维持朱允炆的地位,是不是要杀了?”
朱允熥的话,还是那么大胆。
毫无顾忌地,把这些潜台词,大胆地说出来。
下方的蓝玉和常升听了,头皮发麻,震惊地抬起头,往朱元璋看去。
他们顺着朱允熥说的,往深处想了想,认为不无可能。
大明开国不久,武将们还是武力充沛。
朱允熥能够登基,他们一万个愿意,但朱允炆登基,绝对不服,再想了想朱屠夫的性格,可能第一时间对他们磨刀霍霍。
朱元璋眉头一皱,后悔让这逆孙说下去了,正要阻止,但为时已晚。
“晋王妃,是永平侯的女儿。”
“燕王妃,是中山王的长女。”
“周王妃,是宋国公的女儿。”
“楚王妃,是定远侯的女儿。”
“我们大明宗亲,和勋贵联姻,还是很常见的。”
“其中蜀王妃,更是凉国公的女儿。”
“这些公侯都是来自淮西,自成派系,在同一个利益群体里,又和藩王联姻,背后关系复杂,手中有兵权,在军中有声望。”
“皇爷爷为了维持朱允炆的地位,杀不杀他们呢?”
朱允熥的话刚说完,冯胜、傅友德、王弼等人,同时一起抬头往朱元璋看去,眼神里满是质疑。
按照他们对朱屠夫的了解,一定会杀。
朱元璋感受到,他们一起看过来的,带着质疑的目光。
掌权了那么多年,他还是第一次有这种如芒在背的感觉。
朱元璋确实想过,将来大开杀戒,为朱允炆铺路。
一直平庸的朱允熥居然也能想到这一点,但是你能想到就想到,在这朝堂上说出来,说出这个血淋淋的真相,这不是把他老朱放在火上烤?
那些帮他打天下的武将,因为可能威胁到朱允炆的地位,要全部杀了。
鸟尽弓藏,兔死狗烹。
令人心寒!
蓝玉他们不说话,只是直勾勾地看着朱元璋,那么多武将一言不发带来的压力,即使朱元璋位高权重,也会感到不安。
朱允熥又道:“皇爷爷,孙儿从小没有母亲,后来没有了奶奶和大哥,现在父亲也走了,很快,舅舅、舅姥爷他们,也要没了,您还不如,现在先赐死孙儿。”
“孙儿不想看到,未来这一出惨剧。”
此言出口,蓝玉和常升心里不由得一酸。
这孩子,真可怜!
朱屠夫,冷血无情!
皇子之中,一直没有说话的朱棣,此时高看了朱允熥一眼,认为这个侄子其实不简单,不是平庸无能。
一定是以前藏拙了。
他们都是这样认为的。
“够了,别说了。”
朱元璋喝道。
继续说下去,他担心蓝玉那个老匹夫就要反了,不过听到朱允熥说没有亲人,他也有些心酸。
朱允熥摇头道:“不,孙儿的话,还没说完,孙儿的亲人,还有诸位叔叔。”
他的目光,往朱樉他们看去。
朱元璋冷声问:“你是说,咱还会杀了自己的儿子?”
这逆孙,真的敢说。
朱允熥解释道:“虎毒不食儿,皇爷爷当然不会杀了叔叔们,但朱允炆就不一定了。”
“孙儿给了蓝玉一巴掌,是想把嚣张跋扈的蓝玉打醒,便于未来收服他们。”
“只是一巴掌,就想收服蓝玉,其实远远不够。”
“孙儿在未来,还会向皇爷爷证明,淮西武将只有孙儿能用,而不是他们在用孙儿,皇爷爷可以放心地立孙儿为皇太孙。”
朱允熥依旧信心满满,说着自己的计划。
现在正是他表现的机会,在老朱面前,改变以前平庸无能的形象。
可以预知历史的他,在决定破坏册封开始,就想好了接下来可以怎么做。
正如刚才说的,得到谁的支持,其实全部是虚的。
想当皇太孙,必须得到朱元璋的支持,让朱元璋对自己放心,看得到未来的希望,这才是夺嫡的关键。
那些文臣武将,支持再多也是没用。
“你如何证明?”
朱元璋更好奇,朱允熥的计划。
这小逆孙在以前,藏得确实够深的,现在的表现和以前完全不同。
以前为什么要藏起来?
朱元璋发现问题还是在吕氏身上,这孩子很怕吕氏。
或许在这背后,真有什么,是他不知道的内幕。
朱元璋的脸色逐渐阴沉,但又不确定是不是这样,有些事情还是要再查一查。
“孙儿现在还不想告诉皇爷爷。”
朱允熥要有所保留,不想全部坦白,不然老朱就可以拿捏自己了。
“你还和咱见外了?”
朱元璋有些不乐意,不过他还有更在意的一点。
那些淮西武将就算全部杀了,也不算什么,他们死了也就死了,老朱只会感叹一下。
最重要的,还是他那些儿子。
回想起刚才朱允熥说过的,朱允炆镇不住藩王,有可能会对藩王动手,不是没有可能,要知道他那些儿子确实很强势,有兵权又懂打仗。
“你就不怕,你那些皇叔?”
朱元璋故意这样问。
朱允熥说道:“孙儿为什么要怕?朱允炆软弱无能,镇不住皇叔,孙儿不一样,皇爷爷立孙儿为储君,站在大义之上,又有蓝玉他们可以用,为什么要怕呢?”
此言一出,朱元璋很是赞同。
从这个方面来看,朱允熥更具优势,对他的儿子们更好。
“皇爷爷早就说过,储君只能在我父王一脉选择。”
“您让二叔娶了蒙古女人,为的是断了二叔那些想念。”
“二叔都没机会了,就算三叔也有想念,但肯定不敢做什么,不然孙儿还没动手,二叔就有可能把三叔收拾了。”
朱允熥知道其实老二老三加起来,都没有老四的威胁大。
朱棣肯定有这个想念,但朱樉和朱棡还在,朱棣掀不起风浪。
朱老四是很擅长打仗,老二和老三同样擅长。
当然了,这些剧透历史的事情,朱允熥不方便说得太明白。
朱元璋叹道:“没想到你连这个,也考虑到了,以前是咱忽略了你的能力。”
朱允熥趁机道:“既然皇爷爷觉得孙儿更有能力,要不直接册封孙儿好了,免得其他人有太多想念。”
“你想得挺美。”
朱元璋当然不会,那么快确定继承人。
不过,今天朱允熥的表现,让他很满意,最开始立朱允炆的心思,越发动摇了。
“孙儿应该说的,都说完了。”
朱允熥跳下软榻,马上拉开距离,笑着问道:“皇爷爷应该不会再打孙儿了吧?”
朱元璋哈哈笑道:“逆孙,站着,咱这就揍你。”
“孙儿走了。”
朱允熥当然不会站着挨揍,不过也知道,老朱不会再揍自己了。
“两位姐姐还担心孙儿,要回去看看她们。”
朱允熥说完,飞快地走出乾清宫。
那个贴身太监吉祥见了,连忙打开乾清宫大门,让朱允熥跑出去。
“这逆孙......哈哈!”
朱元璋好久没试过,像现在这样开心。
能逗自己开心的,这几年里面,也只有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逆孙。
想了想以前的朱允炆,在自己面前小心谨慎,哪有朱允熥这样无法无天。
朱允炆死板,看着有点呆。
朱允熥灵动,随心所欲,胆子大,敢说敢做。
朱元璋心里再一次给他们评价,更喜欢朱允熥这一份灵动。
一个书呆子皇帝,岂不是很容易被朝堂上那些文官拿捏?
——
朱允炆回了东宫,简单休息片刻,拿出书本装模作样地看。
好多年前,朱雄英去世后,吕氏让他努力地做一件事——模仿朱标。
从那时候开始,朱允炆除了读书,就是模仿,尽可能把自己做得和朱标一模一样,这成了他唯一的任务。
正因为如此,现在很多人都说,朱允炆很像朱标。
但也只是看起来像,模仿不到朱标的内核,朱标可不软弱。
这么多年来的习惯,让他时刻保持仁孝、儒雅等,看书是少不了的面子工程,是维持人设的做法,也是他得到文官支持最快捷的途径。
一旁玩闹的朱允熞就不是很懂,自家二哥为何要一直读书。
但是,朱允炆今天回来,心里很乱,又很怕。
还有一种患得患失的感觉。
书本上的内容,他看不进去,性格软弱,又很怕事。
直到外面传来了脚步声,朱允炆把书本放下,到外面一看,问道:“母妃,怎么......”
他想得到,皇爷爷吊打朱允熥的消息。
只有惩罚了,才可以说明朱元璋不喜欢朱允熥,那么他上位的机会更大,但话还没问完,看到吕氏阴沉着脸回来,一看便知道大事不好。
“别提他了!”
吕氏咬牙道:“你皇爷爷他......变心了。”
“啊?”
朱允炆心里一慌。
他们做了那么多事情,为的是当皇帝,如果朱允熥是未来的皇帝,他还能活吗?
想到那么严重的,朱允炆腿软了。
“慌什么?”
吕氏瞪了朱允炆一眼,恨铁不成钢道:“你皇爷爷现在喜欢他,不代表不再喜欢你。在这东宫,我说了算,有的是办法弄他!从明天开始,你必须要更好地表现,明白了吗?”
“孩儿,知道了。”
朱允炆连连点头,没办法不这样做。
“来人!”
吕氏认为到了这一步,必须要再做点什么,道:“让冬晴进来见我。”
常氏和朱雄英可以死得无声无息,查不到自己头上,那么朱允熥也可以。
但是,不会马上死。
需要有一个持续的过程,无缘无故地死了。
到时候,就算朱元璋已经传位给朱允熥,吕氏也能保证,朱允熥坐不稳那个位置,最终还是要回到朱允炆手里。
宫廷斗争,就是这么龌蹉。
皇宫永远是一个道德洼地。
最新评论